炒作之风不可长,诚信之基需稳固

来源:法商时代发布时间:2024-05-30浏览次数:10编辑者:法商时代

郭理闯(会计22402

“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”。随着媒介融合转型进入新阶段,新闻内容的生产、传播环节被短视频持续介入,平台型媒体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,影响并建构当下的新闻内容生态。自媒体造假层出不穷,炒作之风愈演愈烈,诚信之基摇摇欲坠。在“娱乐至死”、“流量为王”的互联网逻辑横行的当下,诚信变的难能可贵,“诚者,物之终始;不诚,无物”。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批判性思维,应是社会成员学会筛选信息的底线。“新闻是历史的第一卷手稿”,视频创作者也必须恪守新闻工作的根本性原则,切莫让炒作之风,破坏诚信的社会氛围。

驰隙流年,星霜暗换。诚信之花葳蕤开,绽放千年而不败;华光千年,星燧贸迁,诚信之泉在历史长河中亘古留存,于今仍托举杲杲耀灵。诚信是焦裕禄推开乡亲们的柴门送去的那一阵春风;诚信是开国领袖面对新中国第一缕曙光作出的“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”的召唤;诚信是继往开来的领路人俯瞰西部作出的“中国要实现伟大复兴的决定”。诚是心的写照,信是行的准则。“秦朗丢作业”事情的曝光,让人们深刻的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。人无信不立,业无信不兴,国无信不强。无论是居庙堂之高,还是处江湖之远,诚信之道,无远弗届。《论语·颜渊》直言:“自古皆有死,民无信不立”,《论语·为政》则曰: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”,孟子将诚信列为“五伦”之一,进一步确立了诚信伦理的地位。然而在流量的“蝴蝶效应”下,虚假的新闻让制造流量者赚的盆满体钵,一次次的踩踏道德的底线,超越法律的“红线”,不仅消耗了社会公共资源,更在无形中消耗了人们对善良、美好、诚信、正义的信心,也损害了平台作为信息传播渠道的公信力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,以我观之,坚守诚信,吾辈方可在当今时代大有可为。

新媒体时代,信息更多依托于网络进行传播,而网络社会具有自由、开放的特点,公众身份具有双重性,不仅作为信息的接收者,也成为信息的传播者。公众强烈的表达欲望,使炒作得以更频繁地进行,同时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为炒作现象的出现提供了新平台。从女骑手“深夜送餐被盗电动车崩溃大哭”,到“被妻子抛弃的丈夫带娃在街边摆摊还债”,再到“点读机女孩”高君雨患癌事件的“反转”……相关视频事后均被证实为蓄意摆拍、恶意炒作。网络上层出不穷的炒作之风让人难以辨别信息的真假,安徽合肥有位“十元盒饭姐”,卖10块钱一份的盒饭,菜品随便吃,有荤有素还能免费续,被发现后在网络走红。吸引了不少人专门来打卡,而且不乏乱象……不少人质疑其进行炒作,“盒饭姐”哭着诉说自己的委屈,并称不想再坚持了。无处不在的直播镜头,让大家看到了大千世界的纷繁多彩,段子被当成“新闻”,结果就是新黄色新闻的泛滥,“娱乐至死”大行其道,公众受困于信息的泥淖中。视频创作者为了流量就可以不管不顾,为此不惜制造对立、传播焦虑,挑战底线、激化偏见。给社会和公众带来负面影响,污染网络生态,败坏社会风气。 

明辨信息良莠,建造健康诚信的信息时代。首先:国家和政府应加强监管机制,净化网络传播环境。这就要求细化对网络平台的规范管理,成立相关奖惩机制,督促平台提高审查力度,真正将“网络垃圾”、“新黄色新闻”扼杀在源头。加强对媒体的监管,加强建设新型主流网络媒体,建设主流舆论阵地,对于不正当的炒作现象进行引导,发挥“举旗帜、聚民心、育新人、兴文化、展形象”的重要作用,从而净化网络传播的环境,行程良好的诚信社会,让诚信之花常开不败。其次:新闻媒体宣扬真实的主流文化,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。炒作现象的发生,究其根本离不开媒体将追求经济利益作为报道的主要驱动力,再加上媒体在炒作事件中本身有“放大镜”的身份和作用,使网络炒作深入发酵,短视频创作者要有自身的社会责任感,媒行业应该加强行业规范,提高行业门槛,宣传正确的价值取向,秉持“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”的原则。最后:网民坚持理性原则,加强自我控制和约束。网民应该秉持理性原则,对于引发舆论或正在发酵的事件保持冷静;对于热搜话题和异常的炒作行为应站在客观的角度上进行辩证分析,敢于质疑事件的真实性,坚守自己的道德修养,激发自己的社会责任感。

“秦朗是谁不重要,‘新黄色新闻’泛滥很危险”,炒作之风不会占据主导地位,诚信之基只会越来越牢固。“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,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”。在五彩斑斓的娱乐时代,混杂的信息令人眼花缭乱,一不小心就会被炒作带偏,娱乐如繁星点缀生活,为人生增添欢乐,但真实生活如明月般指引我们探索人生的深层次价值和社会责任。滚滚而来的数字化浪潮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媒介素养,架驭思想的风帆,我们方能不忘初心,坚守生活的真谛,营造一个诚信美好的社会。